编者按 全国十大正规配资
为提供一个分享学习心得、工作体会和生活感悟的载体,粤粤在“粤心享”栏目下开通“选调生”篇章,一起聊聊选调生基层锻炼的感受和体会,欢迎大家投稿!投稿邮箱:yjyz003@163.com。
初到雷州市雷高镇肖家村,站在堤坝上眺望,连片虾塘在烈日下泛着银光,塘埂上的脚印被潮水冲刷又复现,像极了村民们循环往复的生计。作为驻村选调生,我在驻村笔记首页写下,“这个沿海村庄的经济版图,几乎被虾塘切割成规整的方块,承包户靠养殖增收,无地者领租金过活,零散务工填补家用”。经济结构的单一如同潮水下的暗礁,阻碍着共同富裕的航船。
红树林:生态屏障里的破局思路
外港虾塘边缘的红树林,是我驻村首月盯上的破局点。骑行在堤坝上时,可见密密匝匝的气根在潮水中舒展,像无数双托举的手。多年前为扩塘增收,部分虾塘越出堤坝直面海潮,风暴潮侵袭让损失逐年攀升。引种红树林构筑生态屏障,海浪被挡在绿色屏障外,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,青蟹存活率也跟着上涨了两成。
然而,秋季白鹭迁徙而至时总会啄食虾苗,望着养殖户沉默收网的背影,村干部老肖不禁感慨:“虾塘简直成了白鹭的自助餐厅!”从敲锣打鼓、燃放轰天炮,到激光、彩带干扰,再到声波驱鸟,我同村干部一起摸索,集思广益,不仅让虾苗损耗终得控制,红树林的鸟类栖息量竟也增加了。如今,村里与南海水产研究所合作的“红树林种养耦合”项目已落地,红树林下的底栖生物成为青蟹天然饵料,红树林也从单纯的防护墙,变成生态经济的转换器。而那些曾让村民头疼的白鹭,也化身为生态旅游的活招牌。
灵芝厂:闲置地块上的产业萌芽
玛珥岩红土养出来的灵芝,菌盖边缘都泛着珠光。肖家村的红土是火山喷发的馈赠,富含硒元素,加上年均22℃-35℃的温度,恰好匹配灵芝的生长需求。可当初要办厂时,村民们却犯嘀咕:“祖祖辈辈种水稻的地,能长出金疙瘩?”
为此,我跟着村干部挨家挨户“磨嘴皮”。72岁的黄阿公最执拗:“租地给外人,不如自己种地踏实。”我们从土地性质讲到自然灾害的威胁,从种稻年收入算到土地流转的租金,待夕阳染红了田埂,阿公感慨道:“你们这些后生,比虾塘的增氧机还能搅活水。”如今的灵芝厂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,还生产出了优质灵芝产品,产品通过电商飞入千家万户。昔日的荒地上,长出了富民的“金灵芝”。
环境整治:洁净肌理中的发展底气
清晨,扫帚摩擦地面的声响准时在村里响起。这项环境整治工作,从我驻村至今未见落下。天微亮,我和村干部已站在路口,村民们陆续加入,清扫完毕再忙各自的农活。我在制作村庄宣传手册时,特意插入整治前后的对比图,“泥泞路变身水泥路,垃圾堆改成小花园”。如今村道旁竖起了太阳能路灯,夜晚亮起来像条银河,照得孩子们在广场上追逐打闹,也照得村民心里亮堂堂。
驻村满一年那天,晚霞把红树林染成琥珀色。我翻开驻村笔记写道,“肖家村的蜕变,藏在红树林每年新生的气根里,落在灵芝厂不断更新的包装线上,映在村民每日清扫的路面纹路里。”村“两委”会议上,干部们“这些还不够”的共识,始终提醒我不能停步。
站在堤坝回望,虾塘的涟漪里已能映照出更辽阔的天空。这片曾被定义为“只有虾塘”的土地,正在我们脚下生长出无限可能,就像潮起潮落间,总有新的贝壳被冲上滩涂,乡村振兴的路上,只要肯弯腰捡拾,破壁之光终会照亮阡陌。
(作者:邓国彬)
编 辑 | 曹婧淳
责 编 | 陈煜坤 黄盛群
美 编 | 席珺珺 何洁玲 李育曦
编 审 | 谢 晓 周运华
投稿邮箱 | yjyz003@163.com
— END — 全国十大正规配资
可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